1.  > 历史

历史书法理性美时期-书法理论史

历史书法理性美时期-书法理论史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历史书法理性美时期,以及书法理论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历史书法理性美时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书法理论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 隶书史晨碑的优点和缺点?

1、隶书史晨碑的优点和缺点?

我们知道若以风格型和技法型两大标准给汉隶分类,《史晨碑》无疑属于后者,而且在技法类的汉隶群中,《史展碑》是技法中的技法。《礼器》也可视为技法型,但多了一份秀劲挺拔,骨力十足;《亿瑛》也较为趋向标准化,但整体偏向于风格的四平八稳。《史晨碑》却处处表现出标准的汉隶法度,一招式都在向世人解说汉隶些微的技巧法则。因此时常被人讥讽为汉隶中的“馆阁体#34;,但是这种“馆阁体”在隶书教学的人门阶段,其标准化的审美趋向更有教育学上的意义。

《史晨碑》亦称《史晨前后碑》,无额。东汉建宁二年(169年)三月立于鲁县(今山东曲阜)孔庙。《史晨碑》有个明显的特色,即分为前后两碑,而且同处石,内容不同但形制完整,可独立成篇。前碑为《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又称《鲁相史晨孔庙碑》《史晨请出家谷祀孔庙碑》等,通常称《史晨前碑》。清王昶《金石萃编》记:“碑高七尺,广三尺四寸。”共17行,每行36字。后碑为《鲁相史展飨孔子庙碑》,通常称《史晨后碑》。共14行,每行36字,后有唐人题记四行。世见最早的为“秋”字完好的明初拓本。

史晨,东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任鲁相。《史晨碑》记述了鲁相史晨,长史李谦上书尚书,陈述孔子功德,请“依社稷、出王家谷,春秋行祀”等尊孔、祭孔的活动。《史展碑》与《礼器碑》、《亿瑛碑》皆立于孔庙,并称为“庙堂三巨制”。曲阜孔庙是孔子儒家思想在汉文化中占正统地位的物化象征,而在“罢戴百家,独尊铺术”思想的长期浸染下”,“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中和#34;之道即为人们思想意识和审美评判的至高准则。在艺术领域, 一切形式美皆应在不偏不倚的状态下去追求,艺术情感应在超理性、超节制的状态下来表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波社会和统治阶级所接纳。

汉代书法的向规矩和法度迈进除了艺术本身的内在要求外,历史背景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外在推动力。《史晨碑》是“三巨制”中最能体现“至高准则”的代表。过分地拘泥于法度和规则,过分地应和庄严的场所,使得《史晨碑》艺术上的个性显得非常黯弱,情趣和神韵方面无法与《石门》《衡方》相比肩,就可理解了。但从教学人门上,此碑还是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不然孙承泽不会有“百世楷模”的高评了。同时我们想彻底地了解《史晨碑》,就必须要知道这些:

一、用笔:法度严谨,丝不苟。 线条运动不像摩崖类刻石或《衡方》之类不停地变换受力方向,而是以种近乎小篆运动方式来展现自身的线性特征,用力大约在二、三分笔即可。圆笔柔和,折笔含蓄,清秀俊雅,康有为评此碑为“虚和类”,大约从此而出。

有一点要注意,《史晨碑》虽然处处在表现完整规范的汉隶法则,但其线条的“蚕 头雁尾”一波三折的特征并不十分明显。其横画起笔多以平式露锋人纸,但能露而寓藏、尖而寓圆,不现浮躁激烈之象。不过其对“雁尾”(收笔)的处理却十分看重,这样也体现了成熟汉隶波三折的婉丽流动。 二、结构:平正秀润,内松外紧。 《史晨碑》横平竖直,穿插匀称,比例适宜。但为了避免呆板,在布势的时候,还是注意到了内外的空间关系的伸缩拓展,通过一些线条的长长带出,和长短、曲直、粗细等对比要素使其灵活。

因此碑字《史晨碑》数较多,规矩端肃,法则系统,是学习隶书入门的典范。

史晨碑特点与曹全碑比较,收放关系差别很大,史晨碑放得小,整个字有些方的感觉。书写时节奏慢一些。曹全笔画流美,节奏快。

但也有个别情况,比如鲁、史放的比较大,但不是主流。

第二史晨碑横粗竖细,粗细对比弱,很平面,显得静态内敛。比如:“王”横粗竖细。“神”横竖对比不明显,平稳静态。曹全就是粗细变化明显有层次,灵动欢快。

再如“修”曹全粗细节凑灵动,流美飘逸。史晨碑粗细比较弱,很平稳。

再如“寡”欢快,史晨碑平稳厚重。

第三曹全撇画更飞扬一些,史晨碑向下多一些更厚重敦实。

横与横之间密一些,留白小,节奏慢厚重。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显得俏皮幽默,比如“彼”“塗”的写法

关于历史书法理性美时期和书法理论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历史书法理性美时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书法理论史、历史书法理性美时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