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建业讲历史书-戴建邺讲历史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戴建业讲历史书,以及戴建邺讲历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戴建业讲历史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戴建邺讲历史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知识鸡汤”是什么?
在 2020nbsp;年 6 月,Bilibili 顺势成立知识区,主动邀请各类学者入驻,沈奕斐、戴建业、戴锦华都开设了官方账号。知识区也成为 2020 年 B 站增长最快的版块之一。
而泛知识已经成为增长最快的内容类目之一,来自快手的一份数据显示,平台 60nbsp;秒以上品类视频数增长 Top5 分别是:法律、科学、财经、资讯、历史。
显然,如今的学术偶像,已经和 2000 年后《百家讲坛》式的学术明星很不相同。于丹、易中天等人所论述的多是国学、历史,甚至心灵鸡汤,与现实关系不大,而如今的学者大多需要直接回应现实,其中尤其受到追捧的是社会科学。
一个原因是,在社会转型下,人们需要通过这些学科来理解世界,解答困惑。
然而,当社科知识成为流行,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种新现象——知识鸡汤。
为什么现在流行起知识鸡汤了?
一种流行的叙事是通过社会科学建立起来的。
以前鸡汤宣扬的都是正能量,“努力就能成功”,“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现在社会学强调的是,个人是受制于整个社会结构的。社会学说的当然是事实,但放到每一个使用这些社会学的网民身上,知识反而常常成了另一种鸡汤。
以贫困问题为例,社会学知识会告诉人们,不应该把穷人污名化,因为在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缺乏下,一个人事实上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实现阶级跃迁,因而贫困是一个制度性问题。
而在现在的环境下,这种说辞自然就有吸引力,因为它通过理论解释了年轻人感受到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在认识到社会层面的原因之后,一个普通人就有机会把自己的处境合理化,进一步还能把自己“过不好”的责任,指向一个抽象而面目模糊的庞然大物——社会。
况且,这样指控一个巨大的社会问题,怎么也要比谈论具体、琐碎的周遭更有成就感。
发现没,现在在社交网络上,似乎已经形成了统一口径,面对一种现象,集体下意识地套用同一种理论去作解释。例如“异化、规训、消费社会”等等,这些词大多是在谈论一个非常抽象、宏大的对象。
它们充斥在公共议题的讨论,以至于形成了一种无异于破罐子破摔的用法:
工作累了,就说自己被劳动“异化”了,被老板 PUA 了;
出于尊重去遵守社会规则,就是被“规训”了;
随便买点东西,就是被“消费主义”洗脑了;
任何一件坏事发生,所有置身事外的人都得集体反思,因为根据“平庸的恶”的说法,“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内部存在竞争,就是“内卷”;
追星时点了几个赞是“数据劳工”;
打开抖音、快手,就是“娱乐至死”;
男性夸异性漂亮,是“男性凝视”、“性别霸权”;
有人扎堆、聚众,就是“乌合之众”;
替弱势群体说话,就是“政治正确”;
每个动作被迅速归类,归类之后就直接可以批评了,甚至不用批判。
一方面,这些知识当然是普通人试图保持自洽的工具——“资本的压榨、阶级固化,都是系统的错”,不管怎么样,它们都可以用来解释从眼下工作不顺,到人生出路的问题。它的确定性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另一方面,这种认知便利的坏处就是,它会形成一个舒适的、犬儒的、闭环,“我就是韭菜,这个世界非常糟糕,年轻人除了躺平没有出路”。
对现实来说,这是一场自暴自弃,但也自洽的逃离。
鸡汤,网络流行词,指一种能够麻痹人的精神的文章,“鸡汤喝多了”就是那种文章看多了,只知道感动自己,却不能看透本质。
“鸡汤”即为“心灵鸡汤”,类似于成功学或者微信小文章那样,用华丽的语言来麻痹你接受现实却无法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文章。鸡汤是深受丧比喜爱的一种兴奋剂。累了困了,使用此物就能满血复活。同时也是文艺青年自拍日常装逼的必备佳品
心灵鸡汤永不言败;喝了知识鸡汤的人,在复杂现实中到处贴简单标签,或者为了获得智识上、道德上的优越感,或者为自己或他人的混账生活辩护。
他们思维懒惰,不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躲在抽象的时髦术语中,自得其乐。
关于戴建业讲历史书和戴建邺讲历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戴建业讲历史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戴建邺讲历史、戴建业讲历史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