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历史

七上历史书三次改革-初中历史三大改造课件

七上历史书三次改革-初中历史三大改造课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七上历史书三次改革,以及初中历史三大改造课件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七上历史书三次改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初中历史三大改造课件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 七上历史商鞅推行改革法令的基本原则?

1、七上历史商鞅推行改革法令的基本原则?

商鞅变法的内容,既涉及政治制度,又涉及经济制度,也包括军事制度。

人类历史上任何一项变革都不会一帆风顺,其间总是会触犯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反对派不遗余力的攻击与力所能及的阻挠。事实上,商鞅变法策略在具体实施之前就引发了激烈的辩论。立志图强的秦孝公也有些犹豫,按照秦国的惯例,国君一时决断不了的事情,允许在朝廷上争论。商鞅与坚决反对变法的两个代表甘龙、杜挚进行了激烈辩论,这也是商鞅为变法扫清障碍的一次理论斗争。商鞅高举两面大旗:一是“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二是“治世不一道,变法不法古”。商鞅的意见得到了急切希望变法图强的秦孝公的大力支持,任命商鞅为左庶长(第十级军功爵),开始推行变法。

在变法推行和实施过程中,商鞅紧紧把握四条原则,从而使变法得以顺利执行。

一是徙木树信。

商鞅变法是要依法治国。虽然从本质上讲,商鞅所处的战国后期不可能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以法治国”,但是,商鞅要变法就必须令行禁止,否则,“令而无信”比“言而无信”更为可怕。

为了树立新法的威信,商鞅创造了一个“立木为信”的神话。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在变法令拟定之后,特意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立了一个三丈高的大木头,下令说:谁要是能把它搬到北门,赏十金。赏金这么重,做起来又易如反掌,因此,谁都不信,没有一个人去搬。商鞅一看,立即加码:能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这下子,整个市场炸了窝,谁信啊? 最后,有一个人,愣是把这根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商鞅立即兑现诺言,赏了此人五十金。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立即传遍全国。通过这件事,商鞅为新法的执行树立了最基层的广泛的信誉,这一点非常重要。

二是惩贵戚。

下层百姓不敢轻犯王法,只有贵戚敢于冒犯王法。商鞅变法的第二年,就碰到了这样的大难题:太子犯法了。这位太子就是秦孝公死后即位的秦惠文君。

太子犯了法,应该怎么办?

商鞅着实犯了难。但是,要变法,就不能不管太子犯法这档事儿。太子是“嗣君”,“不可施刑”,商鞅用变通的方法处理了这一大难题:“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商鞅把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公孙贾两个人处罚了一通。受到处罚的公子虔“四年”以后“复犯约,劓(yì,义)之”。“劓”是一种割掉鼻子的刑罚,公子虔第二次犯法,连鼻子都没有保住。身为太子之师,连鼻子都割了,公子虔能不恨商鞅吗?

更难堪的是太子。他犯法也得受罚,虽然处罚没有落在他自己身上,但是,别人代为受过,他更难受。那叫罚在公子虔的身上,疼在太子的心上,最终导致“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公室贵戚多怨望者”。

商鞅的强硬态度遭到了以太子为首的一大批贵族的强烈反对。秦孝公一死,多年杜门不出的太子傅公子虔立即诬告商鞅谋反,秦惠文君下令抓捕商鞅,这才有了我们开头讲的商鞅匆匆逃离秦国的故事。但是,商鞅逃离秦国之后,魏国因为其曾经打败过魏国名将公子卬,记恨商鞅,不准他入境,还将商鞅武装押解回秦。所以,无处可逃的商鞅最后惨遭车裂酷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七上历史书三次改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七上历史书三次改革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