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

文学作品中的移情美文素材(文学欣赏活动中的“移情”是指)

文学作品中的移情美文素材(文学欣赏活动中的“移情”是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文学作品中的移情美文素材,以及文学欣赏活动中的“移情”是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文学作品中的移情美文素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文学欣赏活动中的“移情”是指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 真有“以哀景写乐情”吗?能否找些典型例子?

1、真有“以哀景写乐情”吗?能否找些典型例子?

以“乐景衬哀、哀景写乐”,这是清初学者王夫之提出的理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他引用的例子是《诗经·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种艺术手法的本质是:描绘出一副与内心真实感受,或与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同或相反的景象,形成一种矛盾对立的氛围,借此来突出人物的心理感受。

我们要掌握这种艺术手法,就要明白什么是“乐景”,什么是“哀景”,陆机《文赋》曰:“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草木摇落,菡萏香销,大雁悲鸣,潇潇秋雨,这就是哀景。

所谓物色摇动,心亦摇焉。

柔条芳春,红杏闹春,蜂飞蝶舞,歌尽桃花,这就是乐景。(以上,仅为例子)明白了什么是哀乐之景,在创作的时候,加以运用即可。

譬如:我今天心情很好,为了表达内心的喜悦,我在诗歌或文章的前面,铺叙了一段萧瑟凄凉,或者衰败的景象,然后再笔势一转,表露出内心的开心,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譬如:为了表达内心的难过,却刻意用充满生机,或者欢快明丽的景象,然后运用移情等手法来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感受。回到问题中来,题主所举例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短曲并非运用了“以哀衬乐”,为什么?因为所写景物,并非乐景,非但不是乐景,而且是哀景。典型的以哀写哀而已,就跟以乐写乐一样,都是大多数人写作中的正常思维习惯。

再者,“杨柳依依”是移情手法,就像“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样,物皆著我之色,而《天净沙·秋思》纯白描,情境是统一完整的,单独拈出“小桥流水人家”,并无意义。举例:一、以乐景衬哀情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的五首菩萨蛮写的是自己的人生经历,唐朝灭亡后,韦庄流落西蜀,做了“前蜀国”宰相,但是他的内心仍有故国之思。所以在这首诗里,他也劝自己,你到了江南,就应该终老在江南,别再想着故国和故乡了。词的开头,把江南描写得如此美好,“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碧绿的春水与天空一样明净,在这里生活悠闲而惬意,可以乘坐着画船,听着船外淅沥的雨声入睡。

而且,江南的女子明艳照人,“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你可以“倚马跨斜桥,满楼红袖招”,这种生活谁不羡慕?可是,江南的风土人情再美好,前蜀国君王建待他再好,蜀地再美,也无法抚平他内心背井离乡、故国已亡的悲哀。

前面把景色人物描绘得越美好,愈发反衬出“无法还乡”的悲凉。

又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李煜成为阶下囚之后的作品。抒写了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的欢乐和风景的美好。以曾经“车水马龙、花月春风”的美景,来抒发自己故国之思,反衬自己阶下之囚的凄楚生活。杜甫《蜀相》诗云: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映阶”写春色美好,“隔叶黄鹂”写其好音,用的却是“自”、“空”二字,分明是移情之法。碧草自映,黄鹂空啼,显露的不过是丞相祠堂的空寂,表达出一种遗憾和孤寂之情。这也是以乐景写哀情。又如晏几道《临江仙》: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今之明月依然,而当时“彩云”何在?把小蘋描绘得越美好,也愈见此情痴苦。也可算是以乐写哀。二、以哀景衬乐情古诗中最经典的“以哀景衬乐情”要数《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在一个风雨凄凄,鸡鸣不已的萧瑟之夜,一个女子怀着无比焦虑的心情,等待着自己的心上人。在心上人到来后,她感到无比欣喜,内心是欢呼雀跃的。这首诗运用了情景铺陈的手法,将“风雨”和“鸡鸣”反复渲染,以烘托气氛,与所要表达的情感形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以此来强化情感的表达。这首诗的“以哀衬乐”手法比较简单,也比较直露,采取前景后情的铺陈方式。另一首比较经典的“以哀衬乐”则是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上片写清明路上,烟雨凄迷,作者愁绪纷纷,路上的行人也黯然伤感,看起来是一派凝重凄清的气氛。作者想摆脱这种凄苦的情境,就想到了喝酒,他问路边的一个牧童,何处有酒家?牧童遥指“杏花村”。虽然末句省略了对话,但作者喜悦开朗的心情是呼之欲出的。这首诗运用了倒装、省略等多种修辞手法,但最重要的还是“以哀景衬乐情”。上片渲染了那么凄清低迷的氛围,都是为下片的豁然开朗制造反转效果。参考资料: 1、王夫之,戴鸿森笺注.《姜斋诗话笺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2、《诗经鉴赏集·中国古典文学鉴赏丛刊》.[M].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3、余冠炎.《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关于文学作品中的移情美文素材和文学欣赏活动中的“移情”是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学作品中的移情美文素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文学欣赏活动中的“移情”是指、文学作品中的移情美文素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