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

文学作品中伟大的女性形象,文学作品中伟大的女性形象是什么

文学作品中伟大的女性形象,文学作品中伟大的女性形象是什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文学作品中伟大的女性形象,以及文学作品中伟大的女性形象是什么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文学作品中伟大的女性形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文学作品中伟大的女性形象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 试分析鲁迅笔下的女人形象?

1、试分析鲁迅笔下的女人形象?

大家对鲁迅笔下熟知的人物形象以男性居多,鲁迅的文学作品中也有很多鲜活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都在鲁迅的笔下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鲁迅的作品,其实也是一部旧时代中国女性追求新时代独立精神的成长史。

今天,我将以鲁迅作品中三位伟大的女性阿长、子君和刘和珍为代表,由浅入深,探讨旧时代中国女性在夹缝中追求独立的困境与抗争,以及我对当今新时代女性追求独立精神的一些思考。

01 命运凄惨的阿长:在时代的夹缝中拼命寻找一丝生存的希望,却被凉薄的社会无情践踏

阿长是鲁迅儿时家里的长工,也是他的保姆,在鲁迅的很多童年作品中出现过,鲁迅曾专门为他的“长妈妈”写过《阿长与lt;山海经gt;》。阿长是旧时代底层女性,生活凄苦,却给了童年鲁迅无尽的关爱,让鲁迅多年后仍然深切思念。

不过,阿长与旧时代其他底层女性有一个不同之处:她的思想已经有了追求独立种子的萌芽。

出生低贱,出卖苦力勉强维生,内心却善良敦厚

阿长本不叫这个名字,只因前一个女工叫阿长,别人懒得改口干脆也叫她阿长。阿长青年便守了寡,膝下无子。为了生活,来到有钱人家做男人做的长工。

阿长可以说是旧时代底层人物的典型代表:出生低贱,无依无靠,甚至连一个名字都“不配”拥有。鲁迅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底层劳动人民。

鲁迅曾对此解释过:“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阿长也是万千“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之一,可贵的是,她的内心依旧善良敦厚,永远怀着一颗善意的种子。这也是她不成熟的“独立意识”一种萌芽状态:她渴望自己是有用的。

看到小鲁迅对带图画的《山海经》念念不忘,她费劲力气帮他买到。当小鲁迅看轻她时,她甚至会说出“城外有兵来攻时,长毛会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这样惊世骇俗的话,以此证明自己“有用”。

旧时代的底层人民生活苦不堪言,能活下来已是奢望。在这样恶劣的境遇下,还能想到用自己的力量温暖别人,阿长的思想比起同时期的底层民众,的确进步很多。

当卑微的梦想撞上现实的车轮,只落得无情地碾碎

可惜的是,在那个人情凉薄的时代,“善良”却被看作廉价。人们总是会用社会地位来决定对待旁人的态度,甚至年幼的鲁迅也“不可免俗”地处处轻视阿长。

小鲁迅瞧不起阿长不雅的睡姿、不屑她吃福橘祈求顺利、认为她讲的习俗都是麻烦、觉得她“不好看”“没有用”。连朝夕相伴、还未被社会习气完全“污染”的小鲁迅尚且对她如此轻视,更不要说那个时代的成年人了。

这样人情凉薄的社会,注定了底层人民的善良毫不值钱。阿长最终也没能凭借着自己可贵的善良换得善终,甚至死后三十多年鲁迅还是连她的真名都从没过问过。

02 勇敢追求爱情的子君:拥有了独自面对流言蜚语的勇气,却输给了满地鸡毛的婚姻现实

子君出自鲁迅的小说《伤逝》,小说讲述了具有新思想倾向的女青年子君不顾世俗压力,与穷困潦倒的青年知识分子涓生,从相爱到同居,最后分手自杀的悲剧。子君比起同时代许多女性,已初步具备了现代女性的独立意识,但还是受到思想的局限,最终以悲剧收尾。

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新式教育赋予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气

子君和涓生都是接受了新思想教育的新青年,从一开始相爱就鄙视中国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勇敢追求自由的爱情。不顾家人的反对,子君和家人断绝关系,毅然搬去和涓生同居。涓生向子君求爱的方式也充满了西方骑士的浪漫:当众单膝跪地。

一个未出阁的大小姐,和父母断绝关系,跑去和一个男人同居,这在当时的社会需要极大勇气。连涓生也忍不住问子君哪里来的勇气。子君答:“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份惊人的傲气和魄力,当时社会少有女性能做到,同样接受新式教育的涓生自然为之着迷。

赤诚的爱情败给了冰冷的现实,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同居后,涓生才发现婚姻与爱情是两码事,可惜子君还没有意识到。

爱情,只需要两颗心真诚相爱,而婚姻,需要面对各种生活琐事。缠绵相爱的激情渐渐变成了“男的整日抄写,女的整天忙家务”,“川流不息地吃饭”“吃了筹钱,筹来吃饭”的生活。

《伤逝》中提到:“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人生活的第一要义是求生。如果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根本谈不上任何精神层面的问题。为了维持生计,两人身心俱疲。最后实在贫困,涓生只好送走了子君最心爱的小狗阿随。阿随的离去,彻底断送了子君对婚姻的最后希望。

后来,子君被接回了家,数日后以死殉情。“质本洁来还洁去”,子君最终还是把全部的生命奉献给了自己这份已经逝去的爱情。

子君的确初步具备现代女性的独立意识,勇敢追求自己的爱情,但她还没有真正做到把自己当作一个“独立个体”去和涓生相爱。她面对流言的全部勇气都来自于涓生的爱,一旦涓生收回了爱,子君便没了依靠,再也没有支撑下去的勇气了。

03 从容赴死的刘和珍:真正具备了现代女性的独立意识和斗争精神,却因力量微弱,惨死于时代的炮火中

刘和珍是“三一八惨案”的主要受害者之一。1926年3月18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组织师大学生参加抗议军阀的游行,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前被残忍枪杀,年仅22岁。鲁迅听闻,写下《纪念刘和珍君》一文表示深切悼念。

敢于为正义呐喊,为梦想牺牲,枪林弹雨中也能书写从容相助的人性光辉

刘和珍好学上进,考上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受到五四新思想影响,刘和珍经常组织学生反抗强权:反对不合理校规、街头演讲抵制日货、公开与反动校长杨荫瑜斗争。记大过、勒令退学、恐吓,全都没有丝毫动摇过刘和珍追求公平正义的革命意志。

1926年,临时政府未能妥善处理列强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刘和珍率领学生一起集会抗议。场面陷入混乱,刘和珍当场被执政府开枪击中。同行的杨德群和张静淑立刻赶过去相扶,也中弹倒地,甚至还被卫兵棍击头部。几人均当场惨死,为理想付出了生命。

如果说子君只是初步具备现代女性追求独立意识,但还不够彻底的话,那么刘和珍可以说是真正具备了现代女性的独立意识和斗争精神。她们英勇无畏地行走在危险边缘,敢用生命追求心中的理想正义。甚至在危难之际,也能出手相助同僚,从容穿梭于男子同样惧怕的枪林弹雨之中。

追求独立的淋漓鲜血,却被沉默险恶的苟活者恶意抹杀

鲁迅称赞刘和珍:“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刘和珍一行为了自己的理想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然而段祺瑞政府非但不反思自己的暴行,还对外宣称手无寸铁的她们是“暴徒”,更可悲的是无数流言称她们是被人利用才过来请愿。

苟活者非但不感激这些手无寸铁的女学生,为了保卫祖国争取合理权益,反而曲解事实、恶意中伤,只当作饭后茶余的聊资。

刘和珍身体力行,向所有人证明了“中国女子的勇毅”。她也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精神独立,这是远超同时代人们的壮举。只可惜她的英雄事迹不但没有被发扬光大,反而被有心人恶意中伤与抹杀,生怕有人效仿。刘和珍的事迹也告诉我们,中国女性追求独立之路,道阻且长。

04 新时代女性追求独立宣言:勇于接受挑战,满怀热情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到了今天的和平年代,人类思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女性走入工作岗位,积极地争取自己的美好生活。我们再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在夹缝中追求独立自主,但仍旧面对着社会和制度的重重阻碍,比如,男女不平等。

我们改变不了社会制度,却可以改变自己面对阻碍的态度。2019年福布斯全球女性影响力排行榜100名里只有5位中国女性,前20名里没有一位中国女性。这里,一位多次上榜的西方女性——谢丽尔·桑德伯格的经历也许值得我们借鉴。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文学作品中伟大的女性形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文学作品中伟大的女性形象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