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书评

关于魏碑的书评文字素材,适合写魏碑的诗词

关于魏碑的书评文字素材,适合写魏碑的诗词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关于魏碑的书评文字素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关于魏碑的书评文字素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学书法,为什么学古帖,为什么我感觉古帖的字不漂亮?

1、学书法,为什么学古帖,为什么我感觉古帖的字不漂亮?

答案是肯定的,也是简单的、直接的,必须临、坚持临、长期临。

对于书法学习,临习古人经典法帖是唯一的路径或者说是最好的选择,只有从古人字帖中才能找到出路,也就是说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助他们的力量。个人愚见,必须摒弃三个观点,不当“三个家”。

首先,坚决不当不临古不学帖的自由家。学习书法,若不临古帖,那写出的字将是自由体、江湖体,是俗不可耐的,没有的雅致味道和观赏性。那为什么要主张学古人的帖呢?道理很简单,今有所成就的书家都是取法古帖,历史上的书家就好比山之高峰,是经过漫长历史检验了的,何不以他们为标杆、取法经典呢?古代的书法名家们学习书法,也是先师法古人,之后再在古人的基础上独辟蹊径,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其次,坚决不当不学理论光傻练的蛮干家。书法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它不仅要求学书者长期有效的艰苦练习,而且还需要一定的学养水平,一件成功的书法作品,除了老辣沉雄的字内功夫给人以美的感受外,书写者通过作品反映出的学识素养也是感染读者重要的因素。中国历代书家都主张“字内功夫,字外求”,道出了学习书法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理论不明,实践不灵”,适当的理论学习能让我们事半功倍,盲目的实践只能事倍功半。

再次,坚决不当不安心不静心的速成家。书法是一个系统性的学科。掌握书法技法,需要不断地练习,掌握了不同的技法之后,还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熟练的运用,能够熟练运用之后,才能进行创作,只有会创作之后,才能算学会了书法。这里面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而非一朝一夕之功。学习书法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需要正确的心态,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坚决摒弃那些招摇过市的速成班。

可以说,学书法的唯一捷径就是临帖、临帖、再临帖。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如各位师友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关于古帖,请相信大多数人的眼光,能千百年来历经多少才识之士的检阅流传下来,说明古帖毕竟有它的过人之处。

为什么要学古帖?因为古帖无论是点画笔法,还是间架结构谋篇布局,都呈现出高妙的法度,是前世能人异士艺术才华的结晶,就像牛顿的力学原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可以直接拿来应用,而不必要再费心劳神去发现、去证明、去创造,当然要学滴。

为什么觉得古帖的字不漂亮?应该不会觉得所有的古帖的字都不漂亮吧。这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各花入各眼,人们对艺术的见解有所不同正常的很,一本字帖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应该说不太好才确切,笑)很正常,这个也好办,不喜欢它就不学它,换一本字帖来练就是了;二是艺术修为不够,一时还发现不了它的美,品味不到它的妙,老话说“眼高手低”,这话好像有点贬义,但如果用到艺术上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只有“眼高”了才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才发现自己“手低”了啊。

古贴觉得不美观:

一、是对古贴的研究不够深,古字的字法和结构都是可以遵循的,从篆书到楷书,到现在钢笔字的演变,其实是汉子书写方式以及时代效率的发展趋势,所以说,多读贴,不光是自己喜欢的,还有不喜欢的。

二、认知的问题,现代字帖有刻本,也有临本,临本肯定有主管意识在里面,主要看字布局和章法了。点画,如果有点功夫的人是可以处理出来的,何况古人每天用毛笔写字,大家有时可以看看以前药方书体,可以觉察其功力,每天写,而且是大部分是同样的药品。

书法是艺术,给你一副毕加索的画,你看了,没有一定专业和艺术功底的人,感觉就是随便涂抹。书法也是同样的道理,王献之自称自己的字比其父亲的好,其实是有很多主管因素在里面,不说是不同的人写的字有差异,就是自己写同一个贴,也不可能一样,所以《书普》中讲到书写的状态问题,大家可以查阅品读一下其内容。总之,多读古贴,多临摹,不要看个大致,要细致品读,自己写了,再对照原贴,找问题,这对书写很有帮助。






临摹碑帖是学书之不二法门。临习古帖,在于学习点画架构结体,以及字法,笔法,章法,墨法,和笔势,气韵,神采。这是临帖的主要目的。从形似到神似,从入帖到出帖,使其既继承古法,而又能推陳出新。







那就别学了,连基本书法审美能力都不具备,就无法建立兴趣,从而失去学习信念,导致无从学起,难有成效。

学书法必须从临古帖开始。


书法是写字,但不仅仅是写字,书法是一种审美,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所以学习书法,需要学习书写的技巧,还要学习书法的审美观!可以确切地 说,没有书法审美的书法就不是书法,是写字!


感觉古帖并不漂亮!对,你的感觉是对的!外观的漂亮不一定是书法意义上的漂亮,把字写得花枝招展,妩媚万分的漂亮对于书法来说是媚俗,是低级趣味,是书法从古到今一直抵制的异端!那么,书法就不需要漂亮了吗?也不是!书法并不反对漂亮,她是接受漂亮的,但是,书法接受的漂亮是那种具有神采的,具有力度的,具有变化,自然的,超凡脱俗的漂亮,不是机械的,呆板的,刻意的,工整的,献媚的漂亮!

学习书法一定要学习书法的审美,真是因为有书法的审美,书法才能称作艺术,不然,你的书法就是写字!

字如其人。判断一个人是好是坏能否只看外貌?以貌取人这就是陷阱。我们欣赏一个人,欣赏的是内涵性格修养和健康的精神状态。写字又何尝不是如此。人之好坏与外貌没有任何关系。欣赏书法也是这样。看笔法,看章法,看墨法,看形质,最主要看气势神采。只有俗人才看字是不是漂亮。

认为古帖的字不漂亮,是审美标准有偏差,问题出在不懂什么叫书法,或者说对写字、书法的界限不清楚,只看字体外形,不识笔墨法度。作为书者,形神都练、内外兼修是非常重要的!

举两个例子,《九成宫》人见人爱,但是,它的副作用和后遗症很多人却有所不知,尤其是当今流行的那种假欧楷,很有迷惑性,练它能让你惹瘾上身,可是练过几年就后悔当初了。《张迁碑》相貌奇特,可以用丑书来形容,殊不知,它的内部构造元件处处都是精心安排的,并非肆意妄为,这一点很少有人知道。毛爷爷说过: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要亲口偿一偿。

其实,无论是汉隶、魏碑、唐楷,还是元明清等历代楷书,当中都有字体美妙的、字形丑八怪似的,诸如此类,林林种种,就看你需要什么?如果想提升书法艺术水准,还真的要练一练丑帖。倘若是就想把字体写漂亮,那就算了,不过,心里一定要明白,自己是在写毛笔字玩儿,而不是研究书法。

由此可见,在书法艺术层面上讲,往往那些字体很丑的帖,恰恰是日后创作中蕴藏着不可缺少的精良元素,因此,学习书法,临摹古帖,学的不是字形,而是笔法、字法工艺制作技术,否则,书法作品肯定会因营养不良出现体质虚弱的症状。记住: 书法是写出来的,不是描画出来的!

认定是不是书法的标志是书写技艺方法,主要看书写过程,不能单纯的只看字体外貌是否漂亮,关键是有没有艺术内涵,往往艺术性较高的书法字体并不“漂亮",也不规规矩矩,就像花卉市场上的盆景,特意把树枝弄成七扭八歪的造型,看上去意趣盎然,而路边那些大杨树,枝繁叶茂,棵棵耸立,却一点不艺术。

书法讲求合理变化,因字立形,随态就势,越是规矩的、方正的字就越接近印刷体美术字,这并不是说写的歪歪扭扭就艺术了,重要的是把书写技法、艺术手法两者完美结合,力求形质与神采兼有。

以上是我的见解,仅供参考。想了解更多有关技法训练方面的问题,请关注我,翻阅之前发布的相关信息,有小视频可看,兴许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谢谢支持!

古代经典书法有历史的沉淀,试想,历史上的书法家或能够写一手好字的人多如牛毛,特别是纯毛笔书写时代,几乎识文断字的人都用毛笔书写,可是一百年或一个历史时期,能够流传至今且影响不衰者能有几人。他们的书法经受了历史的淘洗而能够存世,自然有其内在原因,就是符合大众审美或历史发展演变的需要、在书法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这样的作品可以说就是经典作品。而当代书法,虽然不乏一流高手,但毕竟还是一个时代的经典,没有经过历史的考验。

学习书法入门要正,掌握正确的取法方向,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即无历史价值,也无现代实际意义的书法方向,显然是没有出路或前途的。就像一个北方人去南方热带卖鞋一样,哪里的人,人人都赤脚,而你却却卖给他们不需要的东西,显然是驴头不对马腿。选对方向跟对事理,显然就能风生水起。如果你的选择,人人都嗤之以鼻,你学的结果有什么意义呢。

学习书法就要以经典为基础,方能入门正。

比方说现代人学篆书,不是不可以,但欣赏价值大于使用价值,因为认识的人要少一些,不是通行文字。


这样说并不是对现代书法全盘否定,毕竟书法是要走向现代的,向现代书法艺术学习是必须的,但打基础要从古代经典做起,走过经典,来到现代,有古有今,才是智者之路。唯古或囿于古人书法没有不断的融入新鲜的血液,可能就会被历史淘汰,实际上,世界上不是没有这样的事。


古代的书法不如现代书法好看。这是审美的误区,可能跟自己的经历有关,或者对古代的认识了解的太少。书法之美不再外表的漂亮,还有形质之美和文化内涵,能够留存至今的书法作品,都是中国的国粹或历史的文化。要想读懂古代经典书法,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然后才能读懂。并不是说看一件作品,认识其中的字就能够读懂经典的。

在对经典经过深入的学习以后,自然而然就会明白经典书法好在何处。何况现代书法都是从传承古代经典书法所走向现代的。

首先,学书法必须临帖的,而且最好是古帖。

为什么你觉得古帖不漂亮?那是因为你造诣太低了,还读不懂古帖,打个比方,一般人肯定不会一下子觉得茶好喝的,总有个过程的。

古人有句话:高书不入俗人眼。古人法帖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喜欢上的,要通过自己的学习,增加自己对书法的理解,慢慢地,才会搞懂书法的真谛。

而且从漂亮的角度看,好的书法也不一定漂亮,倒是许多看上去很漂亮的字,其实水平都很低。

要想完全搞明白,没有捷径,只有通过学习这一条路,多看理论文章,多读古人经典法帖,假以时日,你会发觉原来不觉得漂亮的古帖真的是非常美的,原来觉得很漂亮的字,会变得俗不可耐。

书法不等于写字,写字人人都会,而且人人都知道哪样的字是漂亮的,书法不同,他是种非常独特的艺术语言,是写字的艺术化活动,不去花时间学习,就永远不会读懂他,也不会理解他的美妙的。

建议从晋唐法帖入手,先挑一本自己能看得过去的法帖,先临个二年,你肯定会慢慢的发现他的美,因为古人的法帖,能流传至今的,大多是经典中的经典,你先不管喜欢不喜欢,学就对了,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学书法没有人硬性规定必须要学古帖,很多人习书都是从自己乱画起步的,包括古代的一些大书家,但练着练着就会找不到方向,就会自动向古帖靠近,

中国书法一代代流传几千年,大浪淘沙,能流传至今的作品都是经典,都是学习书法的很好范本,那么多现成的经典不去学,自己非要空手抓白象,平地起高楼,这不是缺心眼吗?


很多搞现代书法的人他们不临帖,或很少临帖,但他们也会从古帖中吸收精华,启发灵感,什么是书法?书法应怎么练?从古至今都是有争论的,古代大书家也有人是不临帖的,那时受条件所限,想得到名家之作用于临摩也并不容易,黄庭坚在《山谷题跋》中是这样说的:“古人学书不尽临摹,张古人书于壁间,观之入神,则下笔时随人意。可见古时书家在是否临帖上也是有争论的,但不论是否临帖,观摩,学习,吸取先贤名家的精华,是历代学书人必然要好好做的功课至于提问者说的感受不到古帖的美,这个说多了也没用,有人看到江湖书法喜欢的不行,看米芾的字说是乱写乱画,这个没办法,就是个欣赏水平的问题。

学习字帖或叫法帖其实就是和古人在对话,以古为师。我们的书法艺术是历代先贤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智慧的结晶,绝非哪一个人就可以创造出来的。学习古人的目的是为了继承,说白了就是让你知道你的字更适合学习哪一个风格,不但提高技艺,更是可以提高审美趣味。现在很多人不愿意学习古人、传统,整天拿着毛笔在写钢笔字,其实就是没有临帖才会这样,对毛笔的驾驭能力不够,心里更不知道该怎么写,只能是手随笔走,聚墨成型而已,实际上就是浪费时间。在长期的学古中,我们最终可以集众家之长而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正如我们吃饭一样,如果每天只是吃一种食物,久之必然会营养不良。

你觉得古帖字不漂亮,不是古人的审美或技艺不行,而是你的眼界还没有看到什么是书法的“抽象美”。

首先为什么要临古帖?

临帖是学书的必经之路。中国书法几千流传下来,最重要的就是传承,传承古人的用笔用墨,传承古人所留下来的文化精神和笔墨情趣,从中吸取古人的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在学习当中总结古人的书写经验,达到学为己用,学古而不泥古,在古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融入自己的思想,逐步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来书写新时代的文化精神。如果不临帖,写出来的作品则毫无法度,没有情趣,没有传承。所以学书必须临帖。

为什么感觉古帖的字不漂亮?

那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书法的真正内涵,暂时还没有欣赏书法的眼光和境界。这就需要我们去不断的学习,加强自身的书法修养,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当我们学习到了一定的程度以后,就会逐渐的发现中国书法的魅力所在,就会感叹我们的先人,用他们的智慧给我们留下了这么美好的文化瑰宝,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发扬和传承这种文化。中国书法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

与君共勉!

这个题目很好!确实,临摹古帖是学书的不二法门。

中国书法,是汉字书写的一个技艺系统,美学系统,还是个文化系统。这个系统,由汉字整个演变,各种字体产生,和历代名家名帖及名碑及其拓本,还有历代书法评论及有关专著,构成完整的书法技艺系统、书法美术系统,乃至书法文化系统。

因此,要学书法,必须认识这个书法系统,熟悉这个系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才能了解和认识这个书法系统。所以,学书法,必须要临摹学习古帖,否则就似盲人摸象,闭门造车,只能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

书法技艺角度,书法有着历代形成的规范系统,有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笔法最基本技法,字法有规范,墨法有技巧,章法有讲究。

笔法,是历代书法大家,名家书法创作的实践中产生的汉字书写的执笔、运笔技法,这是书法的基础。内行者,从你的落笔,就一眼看出你有没有书法基础,学没学过传统意义的书法。这就是书法笔法之妙!不懂笔法,何谈书法?!“笔法”是书法的精髓所在,有些人用一辈子苦苦钻研,才悟出一两个笔法秘诀。而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笔法》,据传是“神授”。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名人》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于崔媛及蔡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在中国古代,书法讲究传承,古人的传承是“口授、手授”,与今人所说“传承”有所不同!古人把书法的笔法看得很重,犹如武功秘籍一样。今人学书,有不利处,也有有利之处。不利处,难得“口授,手授”,但如今是开放时代,互联网时代,历代名帖,书法理论书籍,都可买到或到网上搜到。今人可从古代经典名帖及书法理论书籍中了解、揣摩、临摹,学习各种名家笔法。现代书法大家沈尹默先生就有《五字执笔法》,诸如此类书法论著名帖,都值得了解学习。

字法,包括结体,间架,行法,草法等等,内容也很丰富,有着很多规范和技法。《草诀百韵歌》、《章草草诀歌》《孙过庭书谱》是学习草书技法的经典范本(当然还有很多其它历代名家名帖);《楷书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是清末楷书大师邵瑛所著,书法家黄自元光绪十年临摹而成,有的索性称为《黄自元间架结构九十二法》,是学楷很好的法贴兼理论技法书籍。黄自元习字,始学颜真卿,后法柳公权,欧阳询,邵瑛,并博取众长,自成家法。

关于墨法,有个说法,若笔法是书法艺术创作中的筋骨,则墨法应该是书法血肉之灵魂。在中国书画艺术创作中,书画家都十分重视对墨的驾驭,从古今书论中对墨的规定和各种传世墨迹来看,墨的使用与技巧问题,一直是创作者乃至书评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用墨之法有浓墨,淡墨,焦墨,干墨,湿墨,渴墨,涨墨,宿墨,冲墨等。

苏轼、刘墉是浓墨高手,董其昌喜用淡墨,被誉为“当代草圣”的林散之最擅淡墨。徐渭擅用焦墨。干墨指点画中含水较少,行草书中,常出现“飞白”效果,增强书法墨色层次,米芾、黄庭坚,在有的书帖中 都有不俗表现。东汉蔡邕创的“飞白书”,应是干墨极品。介于干墨和焦墨之间的“渴墨”,吴昌硕是用墨高手,其书法显得苍劲、老辣。而用涨墨书写的笔画 其点画中的水分多渗出点画边缘,王铎最擅此法。

宿墨,中国画技法名。初见于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有"用墨七法"之 说。宿墨是七法之一。指砚中隔宿之墨,当宿墨开抬脱胶之际,既粘而又浓黑,含水旁渖(漫漶),笔痕犹存,自有一种烟雨絪缊之气。黄宾虹画画也推崇用宿墨。宿墨来自两个方面,一种就是研磨好的墨或墨汁放几天、过夜、甚至脱胶变质尔后再加上水调开使用。另一种是把墨块放在水里泡起来,泡成粉碎再用,这一种的效果会更好些。宿墨较有覆盖力,这样两种宿墨的效果都可能有些许小颗粒,画在纸上会有些许微妙的肌理效果。冲墨之法,其实并非书写时使用的方法,它并不是与笔画的完成同时的。而是在点画写完之后,趁笔画尚湿以水点于笔画之上、让墨冲出画外的用墨方法。现代派书法作品中多用之,不过与上述的八种用墨方法相比,此法不必多用,只需要时为之就可以了,因为它的使用并不具有与书写同步的不可逆性。

墨法的运用,实际还要根据选用书法用纸的吸水性斟酌选用。否则效果打折,甚至几乎无法用好。所有这些墨法运用技巧,必须从历代名家名帖中揣摩,从墨法论著中了解学习。

最后,关于章法,就是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照顾,以及整幅作品的“布白”,作品的落款,钤印等等的规范,这是大章法。习惯上,又称一字之中点画布置和字与字之间布置的关系为小章法。

大的章法有三种,第一种是“纵有行,横有列”的纵横成行,这种形式,行列分明,对称齐整,严谨大方在篆书 隶书和楷书所写的碑帖作品中最多见;第二种是“纵有行,横无列”就竖式而言,行书,草书作品多采用这种形式。如果是当代习惯的横写,则是横有行 纵无列了;第三种是“纵不大成行,横全不成列”多在狂草作品中使用。

实际章法中的落款,钤印也有很多规矩和讲究。需要全面了解,方可创作出完整美好的作品。在这里不再展开。

关于书法,有太多的规范和规矩,需要学的东西很多。书法理论学习与临帖 都要重视,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才能学会书法初,创作出令人信服的好作品。

好,多说无益。勤学、勤研和勤练才是根本。多临帖,是向古人学传统书法技法,与今人多交流,向好手,高手学习。与时俱进,学习毛笔书法的同时,应该也要多研习硬笔书法。法理和技巧,应该是基本相通的,硬笔临写古帖,也是学习硬笔书法的好方法,甚至也是不二法门。

至于说古帖的字不漂亮,一因自己的欣赏水平不够。二因书法好不好,不单纯从漂亮不漂亮来衡量。有的贴,年代久远,已经模糊,有的碑帖拓本,斑驳不清,确实难说漂亮,但是从整幅作品,清晰部分给出的书法信息,可以评估其价值。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帖,都是久经考验的,其价值几乎不容怀疑。当然,选帖临写学习,还得根据自己兴趣和爱好来选比较好。







准确地讲,学习书法一定要学习古人经典作品,重点在经典,而不是古代。经过数百年乃至千年以上的流传,它们还能被大家认可,肯定有它作为艺术存在的价值。在学习这些作品的过程中,我们会从中积累有关笔法、结体、墨法、节奏、章法及神韵诸多表现手段和方法。这就是书法作为“法”的主要内容。而这些作品能够流传至今,非一日之功,也非一人之功,它以继承前人智慧为基础,不断加入个人的心得和体会,是精华的累积,在技法方面是最完备的,需要下大工夫去学习。

可以说,学习古人经典碑帖,就是站在巨人肩上成就自己。毕竟,人的生命有限,探索是有必要的,但别人在某些方面已经做得很好,若不借鉴,岂非浪费时光?再说,这些作品能留下来,都是经过历史检验过的上成之作。“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我们为什么不从最好的作品入手学习呢?

至于说有些字你觉得不好看,其实有以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审美能力有待提高。这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眼高是判断优劣的前提,眼高才可能手高。在此,要多读帖,多分析,听名家高手讲解和示范。有了相应的美学积累,就会读懂许多好东西,常读常新。

二、将写字当作书法。以写字的实用性来度量书法的优劣,就偏向“状如算子”那种字。这类字整饬有余而灵性不足,久视则乏趣味,何谈艺术性?

三、判断书法优劣不仅看结构,还有其它方面的美学元素。既便是结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有20个“之”字,个个不同,一是追求表现上的丰富性,二是此字用此而非彼,是结合章法而变化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因势赋形”,是考虑到上下左右环境而采取的唯一性,是最合适的那一个。整体来看,这个字是最好的,是符合章法需要的。独立起来,它未必就是最美观的。

换句话来说,觉得古代碑帖有些字不够美观,主要是我们对书法本体认识积累的还不够充足。

学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认识也会逐渐发生变化。无论如何,学习古代书法经典作品是我们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当引起重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关于魏碑的书评文字素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关于魏碑的书评文字素材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