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红楼梦情节概述,红楼梦简短书评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书评红楼梦情节概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书评红楼梦情节概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红楼梦最著名的书评?
书评如下:
《潇湘妃子葬花魂》
作者:虞乐山
仿佛是一次偶然的邂逅,我翻开了《红楼梦》,从此便爱不释手。当读完此书,我的内心充斥着忧伤和悲哀。书中描写了金陵十二钗等人物,无不栩栩如生。而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林黛玉。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拥有绝美的容颜与聪慧的心智。她虽然娇袭一身之病,却一点都没有影响她的绝美,让宝玉一见她,就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林黛玉的绝美却没有为她谋得一个好的人生,她最终因病结束了短暂的生命。常听人评价黛玉“心胸狭窄”,“自命不凡”,但我却并不这样认为。黛玉的“小性子”里蕴含的是毫无矫揉造作的真情,蕴含的是不卑不亢的自尊心,蕴含的是她对宝玉至死不渝的真心。
因为情真,所以当宝钗婉转拒绝香菱学诗之时,黛玉却欣然接受,并倾囊而出,毫无保留地教与她。因为情真,所以见落花而落泪,并在这片落花中沉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潇湘妃子葬花魂,魂断落花处,魂断红楼中,也不知手下的花锄,葬的是花儿,还是她自己。
因为自尊心,所以林黛玉似乎有一种近乎偏执的自尊,受不得别人半点伤害。周瑞家的送宫花,只不过是因为抄便道走,所以最后的给了黛玉,却引起了黛玉的不满和警觉。其实她的这种自尊,恰是自卑的表现。她的身份与贾府门第差异,又寄人篱下,使得她产生了深深的自卑。他人认为黛玉自命不凡,孤芳自赏,却不识她蔑视炙手可热的世要权贵的高洁。辗转的零零花瓣,席卷了凡俗的肉身,裹着一片处子般的净体,正可谓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因为真心,所以黛玉对宝玉的情感毫无保留。即便爱之路上,荆棘不断,风刀霜剑交加,也从不退缩。宝玉挨打,她便哭得双眼肿得如水蜜桃儿一般。她表面的胡搅蛮缠,无理取闹,却恰体现了她对爱情的焦虑。她深知宝玉还有一位“金玉良缘”的薛宝钗,一位“金麒麟”的史湘云。正是爱情的不确定性,才让她焦虑不堪,渴望在宝玉处获得更多肯定。可惜,那阆苑仙葩,美玉无瑕的情缘,终究成了镜中月,水中花。“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那一方丝帕,沾满多少血泪,无声的歌儿,和着浓情,坚定了黛玉对爱情的坚贞。多年后,寺庙内声声钟响,见证了这段生死与共的情缘。
合上书页,那厚厚的《红楼梦》沉淀了多少家族的悲欢离合,多少人的喜怒哀乐。书中女子众多,却大多是悲惨命运,读来不免让人唏嘘不已。潇湘妃,枉凝眉,千古红楼梦一回。每每夜半无人私语时,黛玉的愁与怨,仿佛萦绕在红楼庭院中,牵绊在我的梦里。
应该是张爱玲的书评,她高度评价了原作者曹雪芹写的前八十回,同时也品论后面四十回,她甚至说索然无味。
而且张爱玲也续写了后面四十回
《红楼梦》最著名的评价有:
1、现代文学家鲁迅: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虽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而人物事故,则摆脱旧套,与在先之人情小说甚不同。
2、俄国汉学家瓦西里·帕夫洛维奇·瓦西里耶夫:
《红楼梦》写得如此美妙,如此有趣,以致非得产生模仿者不可!
3、现代文学家胡适:
因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将真事隐去”的自叙,故他不怕琐碎,再三再四的描写他家由富贵变成贫穷的情形。我们看曹寅一生的历史,决不像一个贪官污吏;他家所以后来衰败,他的儿子所以亏空破产,大概都是由于他一家都爱挥霍,爱摆阔架子;讲究吃喝,讲究场面;收藏精本的书,刻行精本的书。
4、德国汉学家弗朗茨·库恩:
这样一个关心精神文明的欧洲,怎么可能把《红楼梦》这样一部保持完整的巨大艺术品、这样一座文化丰碑忽视和遗忘了一百年之久呢?
5、现代理论家毛泽东:
不读《红楼梦》,就不了解封建社会。(中国过去)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他写的是很细致的、很精细的社会历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书评红楼梦情节概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书评红楼梦情节概述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